第十一課 軟弱的弟兄

 

羅馬書十四章一節至十五章十三節

  保羅一直指示我們基督徒應如何在基督徒圈裏和圈外行事為人。現在他要正面解答一項最現實的問題。

 

基督徒究竟應怎樣相處?

  對軟弱的弟兄要寬容,這是基督徒行事為人的一條重要的規則。使徒首先論及兩種基督徒,就是軟弱的和剛強的。軟弱的弟兄,就是一位認為信徒不能喫某一些食物,或要守某些節日的信徒。也許這種人是本有猶太人背境,在信主後繼續保留一些以往的信仰。剛強的弟兄就是那些認為這些事對神來說並不重要。基督徒有自由來喫用所有潔淨的食物,而且不須要遵守教會所定的節日。

  保羅知道這兩種弟兄會在教會內引起分爭,所以他勸他們用愛心包容。他先分別對每一種基督徒講,然後對全體講。(應當注意的就是這條文只限於無關痛癢的事,如飲食等,絕不可應用在一些聖經已清楚教導的教義或職責上。)

  對剛強的,保羅說:「你們應接納軟弱的弟兄,與他有交通不要引起爭議(十四:1)。你不要輕看軟弱的弟兄(十四:3a)」。對軟弱的,保羅說:「不要論斷那剛強的,神到底接納了他(十四:3b)。他是神的僕人也是向神負責的(十四:4)。你也許會以為因他的態度他會墮入罪中,但神會保守他,免他跌倒(十四:4)。」

  對這兩種基督徒,保羅說:「讓每個人在與道德無關重要的事上,要堅定心意。基督是我們的主,每做一事都應以討神喜悅為目的(十四:5-9)。讓我們不要論斷別人。在基督的審判臺前,我們都是為自己不是為別人向主交賬(十四:10-13)。我們都不要絆倒任何人,可以嗎(十四:13-15)?

  有些事情對某些人是無害的,但對另一些人是有害的,如果為這些事執著叫他有憂愁,我們就錯了,因為沒有對他人表現愛心。引人犯罪就是毀壞了那些主為他而死的人了,比如,他們可能因此而灰心,在基督徒的生命上,停滯不前。不要讓你的良善使人毀謗(十四:16-18)。真正要緊的不是物質上的,如飲食,而是屬靈上的。那些知道這分別的就被神所悅納。讓我們採用這兩種標準:就是事情是否能建立和好,是否有造就?(十四:19-23)。

  如果我們依從這規則,我們就不會讓一些無關痛癢的事破壞神在其他信徒身上所作的工。我們也不會做一些令弟兄跌倒,受傷害,或令弟兄軟弱的事。我們亦不會濫用基督徒的自由,更不會做違背良心的事。

  讓我們的生活是討別人喜悅,不是討自己的喜悅(十五:2-6)。救主並沒有討祂自己的喜悅,我們當然要學習祂的榜樣,所以讓我們彼此接納(十五:7-13)。基督接納了猶太人並外邦人,我們應接納剛強的和軟弱的人。

 

小組討論:

 

1.有甚麼規條是人強加在他們以及另一些人身上而聖經沒有提及的?

2.試討論羅十四:14。是否每一個人都要去做或不做別人所做的,才使他們在基督裏有同樣的信心?

3.與一個和我們在一些事上有不同看法的人一起,我們應怎樣行?為甚麼?(羅十四:12-22)

4.羅十五:1-13有沒有解釋到為甚麼有不同的教會?這些不同教會的信徒應採取甚麼樣的態度與言行彼此相待呢?

 

Return to Table of Contents 返回目錄

Go to Chapter Twelve 去第十二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