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十 課 基督再來的預兆(131-37


(馬可福音十三章)

一、預言聖殿被毀(十三1-2)

 

主耶穌在受死前最後一次離開聖殿時,有一個門徒想引起祂注意聖殿和周圍建築的雄偉。那門徒對豎立龐大石頭的輝煌建築看得出神,而救主卻指出這些東西將要被拆毀。事後羅馬軍隊在主後七十年侵掠耶路撒冷,那時聖殿被拆毀得真是沒有一塊石頭留在一塊石頭上了。何需為轉瞬即逝的事物看得出神呢?

二、災難的起頭(十三3-8)

 

在橄欖山的講論中,主把門徒的注意力轉移到更大的事上去。其中有些預言似乎是描寫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毀,但大部份很顯然是超過這個日子,而是指到大災難時期,直到基督帶著能力榮耀再來那段日子。

這次講論中,應用到每個時代的信徒的身上是:

謹慎(5,9,23,33節)

不要驚慌(7節)

忍耐(13節)

祈禱(18,33節)

儆醒(33,35,37節)

這一次的講論是由四個門徒發問而引起的。他們問到聖殿何時被毀?事先有什麼預兆?主的回答包括了當時希律所建的聖殿要被毀,和末後的聖殿也要被毀。末後的聖殿要被毀,是在主第二次降臨以前的大災難時期。

首先主提醒他們要謹慎,免得有自稱是彌賽亞的人來迷感他們,因為將有好多假基督要出現。綜觀今日許多異教興起,其中都有敵基督。
其次他們不要把打仗和打仗的風聲,看為末日的記號,在中間這段時間會有國際間的爭鬥。而且自然界會有很大的變化——地震、飢荒等,這不過是生產前陣痛的起頭,隨後引進一段空前的劇痛期。

三、門徒受逼迫(十三9-13)

 

第三,主預言那些堅定為主作見證的人,要受大試煉,他們要在宗教法庭和國家法庭受審判。

這段經文可適用於任何時代的基督徒見證上,尤其是指大災難時期那十四萬四千猶太基督徒。他們要把天國福音在基督回來作王以前,傳給地上萬國。第10節不能被引用,來指福音必須在信徒被提前,先要傳給萬民。福音要傳給萬民,或許將來可以傳給萬民,但必須傳給萬民,卻是聖經所沒有說的。基督來接聖徒以前,不必先應驗任何預言,祂可以在任何時間來。

主應許說,受逼迫的信徒為祂的名受審判,答辯時會得到神的幫助,他們不必預先準備,甚至沒有時間準備。聖靈卻要把準確的話賜給他們,但這應許不可作為今天不預備講章或福音信息的藉口,因這應許所談及的超自然幫助是在危險時期的。

大災難時另一個特色是,那些本來對主忠誠的人,普遍的起了背叛。家裏的人會告發自己的人,反基督徒的情緒如巨浪席捲全世界。對主耶穌仍維持忠誠,需要很大的勇氣,但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。這並不是說他們的忍耐可以使他們得到永遠的救恩,那是假福音之說。也不是說忠心的信徒在大災難中得救,可免肉身受死,因在別處讀到,許多人要以自己的血作見證蓋印。經文真正的意思很可能是說,忍耐到底是要事實來證明,也就是說,忍耐到底是那些真正得救者的特徵。

四、大災難(十三14-23)

 

第14節談到末後災難期的中段——(後3年半)大災難的開始。我們可以把這段經文和但以理書九章27節比較,就能知道:到那時,一個大而可憎的偶像要建立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內,人在被強逼的情況下去拜它,否則就會被殺。而真信徒的決定,當然就是——「拒絕」!

這偶像的設立是大逼迫開始的象徵,那些研讀並相信聖經的人,知道猶太人逃難的時間到了。他們來不及收拾細軟;對於懷孕的婦女和奶孩子的母親來說,更是不利和吃虧;若發生在冬天,那就更危險了。

注意第19節,那日子是空前絕後的大災難,以前沒有這麼大的災難,以後也沒有。這就是大災。主耶穌說的不是一般性的災難,也不是每個時期基督徒所遇到的災難,這是一個獨一無二最強烈的災難。

請注意,基本上這災難主要是針對猶太人的,我們看聖殿(第14節和太廿四15比較)和猶太(14節),那是雅各遭難的時候(耶卅7)。我們在這裏看不見教會,因為主的日子開始以前,教會已被提到天上去了(帖前四13-18,帖前五1-3)。
在那些日子,盛載神憤怒的碗要倒在世上。那是災劫頻仍、紛亂無序和血流成河的時候。事實上,殺戮者是如此的大殘暴,所以神施行超自然的神蹟,使日間的時間縮短,否則沒有一個人存活。神縮短這日子是為了保存猶太信徒(神揀選的遺民)。

大災難期間,又有假彌賽亞興起。那時世人很絕望,誰能給他們安全的保證,他們就投靠誰。但信徒知道,基督是不會默默無聲的沒有預兆的來。假基督縱使也會施行超自然的神蹟(他們確會),選民也不會受騙,他們知道這些神蹟是出自撒但。

神蹟並不是都屬乎神。它們是超自然的事,超過我們所知道的自然定律,但也可能代表撒但,天使或魔鬼的工作。大罪人會得著撒但的能力來行神蹟(帖後二9)。信徒要謹慎,並接受預先的警告。

五、光榮的降臨(十三24-27)

 

災難以後,天空中將有令人大大震驚的混亂。不論白天和晚上,黑暗要遮蓋全地。眾星要從天上墜落,天勢(把星體保持在軌道上行的吸力和引力)都要震動。

世界充滿了驚懼和恐慌,要看見人子降臨在地上,現在祂不再是卑微的拿撒勒人,而是榮耀的得勝者,祂要駕雲降臨,並有無數的天使,和榮耀的聖徒同來。這是一個彰顯非凡能力和壯麗耀目的景象。祂要差遣天使,把祂的選民,就是在大災難時期承認祂為主為救主的人,招聚過來。他們要從地球這邊到那邊——從中國到哥倫比亞,來享用祂在地上美好千年統治的恩惠,同時祂的仇敵也要被毀滅。

六、無花果樹的教訓(十三28-37)

 

無花果樹是以色列國的象徵(或作預表),耶穌在這裏說,在祂第二次降臨以前,無花果要發嫩長葉。一九四八年,以色列再建立成為一獨立國。現在它在國際事務上發生的影響力,與她的國土的大小不成比例,以色列可以說是「發嫩長葉」了。然而現在尚未結果子,直到彌賽亞回來,那民欣然接受,否則就沒有果子可言。

以色列國的建立和成長,告訴我們君王近了,甚至正在門口,祂若來統治的日期近了,祂為教會再來豈不是更近了嗎?
第30節常被誤解,認為本章所預言的一切,都要在基督時代的人還存活時發生,其實不是的。因為其中有好些事情,尤其是第24至27節,不會在那個時代發生。「這世代」可能是指「這民族」。我們相信是指「這個不信和拒絕彌賽亞的猶太民族」。歷史見證「這世代」,還沒有過去。整體來說,以色列是一個獨特的民族,根深蒂固的憎恨主耶穌。耶穌預言在祂再來以前,以色列國仍保持這民族性。

第31節強調救主預言的一點一滴都絕對正確。大氣層的天和星際的天都要廢去,地要銷化,但祂所說的每句話都要應驗。

第32節耶穌說:「但那日子,那時辰,沒有人知道,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,人子也不知道,惟有父知道」。這一節常被福音的仇敵借用,證明耶穌也不過是人,像我們一樣所知有限。

這一段經文也常被直率天真但又受了誤導的信徒所引用,認為耶穌降世為人,把神性都倒空了。
這兩種見解都不真確。耶穌既是神也是人。祂具備神一切屬性,同時亦擁有完全人(Perfect manhood)所有的特徵。不錯,祂的神性被肉身遮蓋,但仍存在,祂的神性由始至終都沒有減少,祂沒有一刻不是完全的神。

怎麼祂說祂不知道祂第二次降臨的時間?我們相信,答案在約翰福音十五章15節可以找到「……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…」。主耶穌作為一個完美的僕人,便不知道降臨的時間。作為神,祂當然知道;但作為僕人,若是為了洩露給別人的緣故,祂是不可知道的。伯洛克(James H. Brookes)說:「這並不是否定主的神性全知,而是一種主張,為了人類的救贖,祂是不許知道『父憑自己的權柄,所定的時候日期』」(徒一7)。耶穌知道祂要再來,也常提到第二次降臨,但作為一個兒子,決定回來的日期不是祂份內之事,於是祂向跟隨者隱藏,讓他們恒久盼望等候。

本章以一句勸勉的話來作結束,叫人因主的再來而儆醒禱告。我們即使不知道祂再來的確實時間,我們也應當常常保持警覺。
類似的情形,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。一個人出門遠行,他給僕人指示並吩咐守門者守望他回來。耶穌就像那出門遠行的人,可能在夜間任何時間回來,屬祂的人就是夜間守門的人,切勿被祂發現我們睡著了。所以祂給屬祂的人的囑咐:「要儆醒」。

 

Return to Table of Contents 返回目錄

Go to Chapter Eleven 去第十一課